中医药膳中的药材有很多种,每一种的用法都不一样,而且中药对于很多病症有奇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子参和黄芪这两种常用语药膳的中药材!
太子参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通常在夏季采挖,沸水略烫后晒干,生用。
性味:其性微温,味甘、苦。
功能:补气健脾,润肺生津,主治气阴两虚之肺虚咳嗽,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口干舌燥,自汗气短等。
成分:含果糖、淀粉、皂苷、氨基酸、甾醇等。
适用人群: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可明显刺激淋巴细胞的生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小儿夏季热等。
注意事项:内有实火者慎服。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应用: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炒,烧,煮,炖,蒸等烹饪技法。
黄芪
黄芪别名黄耆、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通常在春秋两季采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其性微温,味甘。
功能:补中健脾,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脾气虚弱之倦怠慢乏力,食少便溏,自汗,浮肿尿少,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久咳气短,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等。
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各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熊竹素等。
适用人群:本品具有明显的利尿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可调节血糖,抗疲劳,抗细胞衰老,有保护心脏,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肾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哮喘,贫血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疾病。
注意事项: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应用:黄芪有补肺健脾之功效,上中二焦兼治,治盗汗与自汗,是皮毛之药;又治吐血,调脾胃,是补中焦之药;可补下焦肾脏元气,又为里药,总之是上中下三焦与内外之药,故药用广泛,在药膳中使用也颇多,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炒,焖、煮、炖、蒸、烧、卤等烹饪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