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中,一切补气之剂源于四君子汤,一切补血之剂源于四物汤,气血双补就首推八珍汤和归脾汤了。与归脾汤在中医内科学中极其高频的出现,我们就更应该参透这补气益血的归脾汤。
宋代医家严用和据“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而创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归脾汤,实用而不峻猛,柔中有刚,兼顾全面,很受后世医家推崇。九味药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龙眼肉、茯苓、酸枣仁、木香。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中以参、芪、术、草甘温之品益气健脾,使气旺而血生,气足则能摄血,血自归经。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配伍,使血足则神有所舍,血旺则气有所依。配伍大量益气补血药易致滋腻碍胃滞气,故用辛香而散之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又复中焦运化之功。煎煮时加入少量姜、枣调和脾胃,以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本方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这些药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但是真正令归脾汤发扬光大的却是明代的御医薛己,他又加入了静心安神的远志、养血的当归两味药,成就了我们今天千古奇方归脾汤。
《医方考》心藏神,脾藏意,思虑过度而伤心脾,则神意有亏而令健忘也。是方也,人参、黄、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物也,可以益脾。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当归,濡润物也,可以养心。燥可以入心,香可以醒脾,则夫木香之香燥,又可以调气于心脾之分矣。心脾治,宁复有健忘者乎?
归脾汤有什么功用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瘢,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归脾汤在内科学中常见的身影:
心悸 | 心血不足证 |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
不寐 | 心脾两虚证 |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眩晕 | 气血亏虚证 | 补养气血,调养心脾 |
郁证 | 心脾两虚证 |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
血证 | 鼻衄,气血亏虚证 | 补气摄血 |
吐血,气虚血溢证 | 健脾益气摄血 | |
便血,气虚不摄证 | 益气摄血 | |
尿血,脾不统血证 |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 |
紫斑,气不摄血证 | 补气摄血 | |
内伤发热 | 血虚发热证 | 益气养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