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TOP

中医保健丨流感的预防与治疗

2021-10-09 16:56:09      来源:中医保健师

  秋冬季节已来临,正是流感防治时。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身体疼痛、头痛、干咳及咽喉干痛为主要症状,伴有乏力和食欲不佳等表现。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4天最严重,一般1~2周可彻底痊愈。在中医文献中与“时行病、“时行感冒”、“时气”、“疫气”近似,可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时行感冒的特点是传染性强,具有流行性,易传变。

  中医治病贵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流感病情重,变化快,更应该注意在不同的病程、症状、表现、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季节时间用不同的药。如在病初起时对老年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就要适当的扶正而达到祛邪的目的。

  中医对流感的分型分期不尽相同,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分型,将其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

  卫分证

  卫分证:相当于西医的单纯型流感。由于时令不正之气侵袭肺卫,卫邪相争于肌表引起,一般是流感的初期阶段。风热为患则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口渴、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体温在39℃左右。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以银翘散为主方: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豉、芦根、薄荷、桔梗、甘草。

  气分型

  气分型:相当于西医的肺炎型流感多由于邪热传里,壅塞肺气所致,一般是流感的中期阶段。表现为壮热、口渴引饮、咳嗽、气喘、咯血或痰呈铁锈色、舌红苔黄、脉滑数,体温多在39℃以上。治以宣肺平喘、解热除烦,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营血证

  营血证:相当于西医的中毒型流感由于热毒劫阴,扰乱心神,煽风动血,瘀热互结引起,表现为高热不退(热度达40℃以上)、心烦不寐、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或颈项强直,舌质红绛或紫绛,脉弦数,治宜清营泻热、凉血熄风、清心开窍,以清营汤为主方:犀角(可用水牛角粉代替)、生地、玄参、麦门冬、金银花、丹参、连翘、黄连、竹叶心。

 

  中医疗法预防流行性感冒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等。

  辨证施灸:多适合寒湿郁肺证而咳嗽者。①穴位:肺俞、天突、大椎穴。②方法:温和灸,每穴3~5min,每天1次;或隔姜灸,每穴灸3壮,每天早晚各1次;或雷火灸,每天1次;也可进行督灸(大椎至腰俞穴),连灸3壮,每次灸

  40~60min。③痰湿者加脾俞、足三里、丰隆穴。肺脾气虚者加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穴。

  2、刮痧疗法

  经脉:背部督脉循行线(大椎-至阳穴),背部膀胱经第一线(大杼-肺俞穴),前臂肺经循行线(天府-少商穴),手臂大肠经循行线(肩-商阳穴).多适合实证咳嗽者。

  穴位:肺俞、列缺、合谷、大椎、中府。

  刮痧方法:经脉直线刮拭,尽量拉长,穴位点刮,均以出痧为度;督脉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经穴用泻法刮拭。

  辨证刮痧:风寒袭肺者加风门、大杼穴;寒湿郁肺证者加下肢脾经循行线(阴陵泉-隐白穴),加脾俞、丰隆、阴陵泉、天突穴。

  3、拔罐疗法

  主穴: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配穴:肺俞、天突、云门、府穴等。

  方法: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min;

  辨证拔罐:风寒者加风门、大杼穴;痰湿者加脾俞、丰隆、阴陵泉穴。

  4、饮食调摄

  饮食以清淡、富含营养为原则。宜食牛奶、鸡蛋、精肉、鱼、豆制品等高蛋白的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忌食过分油腻、粘滞、酸腥及刺激性食物。

  药食同源,药膳是药与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感冒是有益的。

  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烧沸,乘热服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用。

  姜枣苏叶饮:苏叶3g,生姜3g,大枣3个,红砂糖15g。生姜切丝,大枣去核切片,与紫苏叶同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至300ml,加盖浸泡5到10分钟,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适用于深秋、冬季寒冷季节服。